
房價肯定會降。目前主流媒體都在宣傳“住房不炒”的理念,堅持房地產調控,遏制投機炒作。而住建部近期也重申中央調控房地產的決心:“房子是用來居住的,不是用來炒作的”。目前一二線城市房價都在下降,同時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趨勢已經大幅收窄。國內房地產調控已經見到成效,而且房價將由原來的投機炒作者控制,逐步轉向當地剛需收入來決定。房價必須回歸理性,繼續全民加杠桿的后果真的很嚴重。
從目前情況看,一二線城市受到房地產調控的影響,房價將穩中有降,可能通過每年逐步下跌,當地居民收入逐步抬高,經過幾年的時間,讓房價軟著陸,完成去投機化、去杠桿化。
而三四線城市近一年的房價高增長是棚改貨幣化安置、開發商囤積房產而上升,現在國務院規定停止貨幣化安置,未來三四線城市房價開始分化,一些經濟實力較強,對外來人口吸引力較大的三四線城市,可能比較抗跌,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價可能會斷崖式大跌。
未來商品住宅市場占房地產市場的比例大幅下降,還有租房、共有產權房等市場都會建設完善,屆時廣大市民有多種辦法解決住房問題,住宅市場將完成去泡沫化進程。一線城市80-100平方米的二室一廳房價一般在120至160萬/套,二線城市房價80-100萬元/套。三四線城市房價可能只有40萬至60萬/套。與當地居民收入接軌。比現在動輒數百萬的高房價,可能還要跌去六七成左右。這意味著,普通收入家庭工作幾年就可以支付首付款。
房價肯定會降,但是大城市及周邊的房價不可能再跌到10多年前的水平,因為當地人的收入在上升,物價也在上漲。十多年前,工資收入三四千元就不錯了,但在起碼五六千元,十多年前買個包子也就五六毛,現在要二元錢了,所以房價要與當地的物價、居民收入作為參照,降到太便宜的可能性不存在,但是當地中高收入者肯定能通過幾年的工作積累,自己能夠付出首付款來,而城市的低收入群體可以申請共有產權房、公租房,目前房地產的長效機制正的建立,肯定能保證“居者有其屋”。